时间:2022-11-05 23:45:15 | 浏览:3
大家好,观复博物馆是马未都先生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我们不定期为粉丝赠送观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
作者:观复淡成
藏族人有句谚语:刀碗配套不离身,友或仇人随时见。
此谚语的前半部分是源于藏族人生活中的习惯,他们常把刀和碗或装在大袍前兜,或装在背包、或装在专门制作的碗套里,一刻不离身。
清代 铜錾花龙纹镶松石碗套及桦木碗一套
观复博物馆藏
后半句的转折却颇具意味,它让人和物产生了联系,又让人在情感上瞬间有了千回百转的改变。
你要有心,是否会不由得将自己的感情带入其中继而有了大脑中自然而然产生的画面感。似乎上半场还沉浸于觥筹交错融合喜庆的氛围中,但顷刻间下半场已上演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戏码,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你措手不及,无力还击。
清代 木鞘包银饰餐具筒
观复博物馆藏
谚语大多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经验智慧的总结,有意思的是历史上有很多这样恰巧贴合此句谚语的案例,比如大家熟知的秦时的“鸿门宴”、三国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及宋朝的“杯酒释兵权”。然而以上典故本质上经论证都是主人公有意而为的,有策划预谋的,其目的也是为权为国等宏伟大业而较量。
下面要说的这个历史事件,你简直无法想象当时会因为一把盛酒壶而改写国家的历史。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壶的主人就是当时蔡国的君王蔡侯申,当年蔡国国力衰弱,归附于楚而成为其附庸国。而蔡侯申本人也是玩物丧志,疏于治国,公元前509年,楚昭王得到铸剑大师欧冶子铸造的一把宝剑——湛卢剑,为此摆筵庆贺,还特别邀请楚国的属国蔡、唐、陈、曹等国国君到其国都郢(今湖北江陵)参加盛宴。
各国都带去了贺礼,而蔡侯申不仅带去了礼物,还带去了自己常用的精美的酒壶放置于身边用于显摆,此壶被楚国楚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囊瓦看上,宴会结束之后囊瓦派手下去向蔡侯申讨要铜方壶,蔡侯申不肯将这件专门为自己铸造的器物送人,结果囊瓦在楚王面前诬陷蔡国私通吴国,随后把蔡侯申一行人囚禁在馆驿三年之久,后经蔡国的臣子们多方奔走、探知原委后,偷偷地把铜方壶献给了囊瓦。囊瓦得到宝壶,蔡侯申才得以归国。
蔡侯申归国后,因愤恨难平,做出与楚断交而结盟于吴的决定。
吴国与楚国连年交战,是两个敌对国家。公元前506年,吴国与蔡国组成联军,由将军孙武统帅,发动了一场对春秋时期历史影响很大的伐楚战争——柏举之战,吴王阖闾和蔡侯申都亲自参加这场战争。
并以三万人一举击败楚军主力二十万,作为楚军最高军事统帅的囊瓦败逃到郑国,后被逼自杀。孙武指挥大军五战五捷,楚军全线崩溃,吴蔡联军势如破竹,一直打到楚国的国都――郢都。
楚昭王和一些大臣、宗室狼狈逃往随国(今湖北随州)。此时蔡侯申率领蔡军直奔囊瓦宅院,找回铜方壶。
后来,申包胥到秦国跪哭七日,搬来救兵,帮助楚昭王复国了。
楚昭王复国后,当然不会放了蔡侯申,他不断率楚军攻打蔡国,蔡国连续丧城失地,蔡侯申只好于公元前493年把国都迁到州来(今安徽淮南市凤台县)。
可是,这并不能阻止楚国攻占的步伐,公元前491年,蔡侯申准备继续南迁以求得吴国的保护,但遭到贵族大夫强烈反对,因其房产田地无法带走,利益将受到很大损失。他们勾结在一起,找了一个刺客叫“贼利”的人把蔡侯申杀死,推立蔡成侯为国君,希望能够改善与楚国的关系。但是,公元前447年,楚惠王还是灭亡了蔡国。这就是匪夷所思的因一件器物而翻脸的故事大概。
最后来看一下那件神秘的蔡侯申铜方壶,除了壶外在的精巧,壶颈内壁还有六字铭文:为蔡侯申作器。
春秋晚期 蔡侯申铜方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故事很有戏剧性,但却也是对谚语“刀碗配套不离身,友或仇人随时见”中大喜大悲、暗含杀机真正的验证和诠释,不知道大家怎么想。
我们每天发表历史艺术文物相关文章及马未都录制的视频,同时发送馆藏品照片,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到朋友圈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吧!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