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枫溪手拉朱泥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其积淀深厚,演化有绪。枫溪境内有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池湖贝丘遗址及周边地区陶器的发现,唐宋遗迹。宋代笔架山窑(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便有大量陶器的制作。宋以后,枫溪成为陶器生产中心,枫溪手拉...
枫溪手拉朱泥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其积淀深厚,演化有绪。枫溪境内有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池湖贝丘遗址及周边地区陶器的发现,唐宋遗迹。宋代笔架山窑(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便有大量陶器的制作。
宋以后,枫溪成为陶器生产中心,枫溪手拉朱泥壶是枫溪陶瓷一奇葩,清代中期,枫溪朱泥壶产品便独具一格,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枫溪朱泥壶(俗称“红罐”,港、台等地讹称“汕头壶”),其发祥地是潮州枫溪。
潮州手拉朱泥壶小巧玲珑、简朴大气、壶体薄透、使用方便,是泡潮州工夫茶的最佳器具,具有强烈的地方文化色彩。它经历了从日常茶器到高雅工艺品,从民间走向艺术殿堂,从拙到雅,说它是美冠群伦的指尖潮汕工夫,丝毫不夸张。
枫溪手拉朱泥壶 · 历史文化
潮州工夫茶被誉为中国工夫茶之“活化石”。在唐宋时期,人们就知道欲得一杯好茶,必须是好水、活火、好茶和相适应的冲泡手法的有机结合,所出来的茶汤才会达到“杯缘结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嗅杯底,味云腴,食秀美,芳香溢齿颊,泽润喉吻”之境界。
潮州手拉壶的制作工艺源于江苏宜兴紫砂壶,清中期开始被引进到潮州枫溪。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几十年,潮州手拉壶从选料、制泥工艺到制壶技术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并于2009年入选第三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枫溪手拉朱泥壶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同时也吸收江苏宜兴艺术之精华,形成富于艺术特色的自家风格。枫溪朱泥壶手拉工艺采用手工拉胚成型,是最原始辘轳制陶技法,手拉的朱泥壶用料选用本地陶矿红泥加工而成。其制作过程要经过拉、修、批、上水、上桨、烧等近六十道工序,烧制的成品具有造型精美,线条简练,色泽丰润,光滑度高等特点,技艺单绝。枫溪朱泥壶题材广泛,品种多,主题突出,格调高雅,具有精湛的传统工艺特点和实用功能,文化价值。
▲工艺美术大师谢华作品《弓门提梁壶》
枫溪手拉朱泥壶 · 产地与原料
潮州枫溪是手拉坯朱泥壶的发祥地,而制作手拉壶一直是祖传作坊,有各家的泥料配方及制作手法,从不外传。枫溪手拉朱泥壶成型手法迥异于宜兴紫砂壶,它采用的是古老的辘轳手拉方法,其成形过程系将泥料自下向上伸延且内外翻转,构成塑造技艺的运动空间。成型时手指和手臂相对的捏、压、按、挤,促使坯体绞转多姿。而塑造运动之快或慢、沿弧线止旋或沿直线上提、按压或捏挤,使器物的形态或端庄圆弹,或挺拔秀丽,或节奏鲜明,或韵律柔美,显示出技艺美与形态美的融合。
▲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原料
用于制作朱泥壶的朱泥俗称“红泥”,是朱泥泥料一种,属天然矿料。原土的最大特点是含氧化铁量极高,呈土黄色,烧制后转红色。可塑性、粘性甚强,易于塑形。而它所做成的朱泥壶质地异常坚实,表面平滑却能保持低微的吸水性和透水性,细腻柔韧而不含砂,光滑度高,手感细滑;保温性好,泡茶不失原味,可在十天内保持茶的色、香、味不变质;更具有抗收缩性,在20一150℃之间连续出现偏差也不开裂;不含有毒物质及放射性元素;美感十足,把手便于拿捏斟注,壶嘴笔直水流通畅。上乘朱泥壶多不彩绘,仅凭自身天然底色产生色彩效果,其原本就具备质朴典雅的自然魅力。壶用愈久,色泽逾加生辉,手感更为顺滑:这就是所谓的“养壶”后效。茶渣的沉积,会按比例散发香气,深受大众的喜爱。
▲工艺美术大师谢华作品《太极百岁壶》
枫溪手拉朱泥壶 · 生产工艺与器形
用朱泥制壶,大致有二种方法:
较广泛使用的是模具注浆法。
其生产流程是先按产品设计进行雕塑造型,用石膏制模具,然后将朱泥浆注入模中;晾干后脱模,接着是对坯体进行整修,最后经烧烤而成产品。此处不做详细介绍。
▲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工具
另一种生产方法是手拉坯成形法。
潮州朱泥壶之最精美者,都是用手拉坯成形法制造出来的。鉴于本地红泥的特性,经选料调配,加上淘洗、陈放、练泥等细致而又严格的制泥程序,因而具备了可塑性能好、光滑度高、生坯柔韧、干燥收缩性小等工艺性能。既为千姿百态的造型提供良好的工艺条件,更赋予朱泥壶优异的实用功能。
▲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过程
潮州朱泥壶依靠辘轳旋转成形,所以均属几何型类传统圆器款式。千万别误会,尽为圆器,绝非意味着单调。相反,潮州壶艺师们却凭这特殊“基因”,开创出了“圆非一相”之壶艺新天地,并从中透视出潮州朱泥壶的鲜明个性:壶身小,壶体薄,蓄热时间较长(对比盖瓯而言),与外界的热交流快,善发茶香,美感效应明显。把手便于拿捏斟注。壶嘴直而出水通畅。盖子和壶口接合的形式多为压盖式。壶盖沿与壶口沿都较狭,壶薄故也。盖内墙与盖顶乃由同一团泥按压而成,无需要接合工序,交界处不呈拱形;盖墙较高。壶内壁有明显手拉痕。壶底多为“一捺底”(发展至现代才出现“钉足”)。
▲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过程
制作手拉壶,工序繁多,全靠熟练的工艺师凭经验手工完成。先拉壶身后拉壶盖,大小及造型完全由双手控制,壶盖严密合缝。装镶壶把、壶嘴,使手拉壶造形比例协调,富有艺术性。待壶身干透后进窑烧制,窑温高达1000度以上,连续烧制十多小时,结合工艺师十多年的实践。一把好的手拉壶在有深厚的手工底蕴终于制作得出来,因此,一把好壶来之不易,其作品深受藏家及用家的珍爱。
▲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过程
枫溪手拉朱泥壶 · 艺术造型与品质
一把壶的完成需由多部分相组合才行。其组合是否合乎理想,合乎物理性质,是评断这把壶的基本要件。以下就茶壶三要素壶嘴,壶把,壶身三个部分的组合加以叙述。
三点成一直线:壶的嘴(出水口),壶把,钮必须成一直线,换名话说,就是三点要对直(少数特殊造型除外)。比例要匀称:各部分组合比例,应力求匀称,同时要展现出落落大方的空间感。
出水顺,握感轻:壶嘴的出水务必顺畅,手握壶把时,握感应力求轻盈,不费力。
一体成型感:壶嘴与壶身,壶把与壶身的连接部位,要处理得很自然,没有任何破绽,宛如一体成型般。
要判定其好坏,可从两方面着手,即看色泽与听声音。
看色泽:据行家的说法,茶壶的色泽以滑润为佳,一把好茶壶,其土胎色泽所呈现之滑润感,的确很迷人。
听声音:茶壶因烧成火候的不同,硬度多少会有差异,因而声音也就有清脆铿锵或混浊迟钝之分。究竟清脆较好或是混浊声较佳,并无一定标准。不过,根据多数行家认为,声音较清脆铿锵的壶,较适合泡发酵,香气高的茶;声音较混浊迟钝的壶则适合泡重发酵,韵味低沉的茶。辨别壶身的方法是,将壶平放左手手掌上,以右手食指轻弹壶身。
▲工艺美术大师吴瑞深作品《竹韵壶》
枫溪手拉朱泥壶 · 传承发展
随时代变迁,制作手拉壶的匠人开始出现青黄不接,技艺难以为继,作品大量萎缩。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后,手拉朱泥壶才得以传续,并逐渐发扬光大。以谢华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大师们在工艺上获较大创新,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当今制作潮州手拉壶界亦是人才辈出,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四大制壶家族:章氏“安顺”号,吴氏“源兴”号,谢氏“俊合”号,张氏“裕德堂”。
▲章氏“安顺”号第四代传人 工艺美术大师章燕明
▲工艺美术大师章燕明作品《鱼乐图》
▲吴氏“源兴”号第四代传人 工艺美术大师吴瑞深
▲工艺美术大师吴瑞深作品 世界最小朱泥壶《袖珍富贵壶》
潮州朱泥壶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朱泥文化的传薪过程。朱泥壶艺之所以魅力四射,主要在于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潮州传统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兼之朱泥壶名家新生代不断涌现,有如耀眼的晨星,缵茶圣之绪,殊令世人瞩目。这是朱泥壶艺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谢氏“俊合”号第五代传人 工艺美术大师谢华
▲工艺美术大师谢华作品《正德壶》
▲张氏“裕德堂”第四代传人 工艺美术大师张瑞隆
▲工艺美术大师张瑞隆作品《东方明珠》
博览新生一代壶艺,诚也优势各具。正是这批壶坛新秀,以其高水平的创作成果,体现潮州朱泥壶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实潮州朱泥壶的审美理论,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朱泥壶市场的繁荣。随着中国茶艺事业的发展,制茶与品茶方法的进步,必然会对潮州朱泥壶之需求增添新的兴奋剂。我们要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就得充分重视潮州壶坛新生代的强劲势头。
▲工艺美术大师谢华向徒弟们传授制壶技艺
图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