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5 22:58:48 | 浏览:2
紫砂壶自兴起以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成为了人们饮茶品茗、雅俗共赏的最佳茶具。
在历史的长河潺潺流过,工夫茶是长河里的一叶泛舟,从古代缓缓漂流而来。世事变幻,唯一不变的,是茶之初心。
平盖莲子 杨小泉 大红袍泥 65cc
说起功夫茶,不得不提朱泥小壶。朱泥小壶,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兴盛于闽南地区的饮茶器具,采用红泥之中的精品制成,细腻红润,有娇艳尊贵之感。加之朱泥色泽殷红,象征吉祥,因此备受壶友喜爱。
明代冯可宾在《岕茶笺》中也说:“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太早则未足,大迟则已过,见得恰好,一泻而尽。”
君德 杨小泉 大红袍泥 50cc
“壶小则聚香”、“宜小不宜大”的选器标准,也让朱泥小壶风靡中国数百年。一个人,一壶茶,自己面对自己往往会更纯静更深沉,有这样的朱泥小壶泡茶相伴是趣亦有味。
梨形 杨小泉 大红袍泥 50cc
朱泥小壶,向来都是是达官贵人、文人士大夫的必备门面,是其彰显社会地位、凸显高雅品位的“奢侈品”。这类茗壶造型规则,不重装饰,特别是器表不铭款,无刻画,忠实于作为茶具的基本功能。
西施 杨小泉 大红袍泥 60cc
在闽南一带因讲究功夫茶具,流传“壶必孟臣,杯必若深”,孟臣壶是宜兴紫砂工夫茶壶的代表,是工夫茶壶的代名词。它是宜兴陶文化与工夫茶文化,相互交融激荡的壮阔史诗。对于喜爱朱泥的壶友来说,可能手里都有这么一把小巧精致的孟臣壶。
文旦 杨小泉 大红袍泥 50cc
小小的一个,长的圆润秀雅,是掌上之明珠,这种圆润娇甜的朱泥小壶,展现出的是它娇小玲珑的魅力,小家碧玉非常抢眼,如惹人心生爱怜,用热水浇淋立展娇嫩鲜红,光泽游移,别具风韵。小量投茶,沸水冲泡,茶汤紧结柔滑,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回韵悠长。
水平壶 杨小泉 大红袍泥 50cc
壶的容量在50-65cc,这样的小壶在打身筒过程中,只能用一个手指衬在里面拍打成形,难度极大,需要敏感的触觉与高超的基本功。小品壶是小巧秀雅的,由于形体小,细节部的处理异常困难,但这一切,却难不倒高级工艺美术师杨小泉老师。
杨小泉
杨小泉老师从艺三十余年,他将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孟臣壶的传承和创新上,作品以朱泥小壶见长,承孟臣之风,深得传统壶艺精粹,韵味淳厚。他的朱泥小品洗练精巧,仅堪盈握,尤显其高超之技艺和深厚之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