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5 22:50:33 | 浏览:2458
两年多前,巧哥曾写过一文《泡好茶必有一把好壶》,写此稿的灵感是得益于与两位茶艺界名人的探讨。
香港茶艺协会会长叶荣枝先生
那是2018年2月,香港的叶荣枝先生邀我一同去叶汉钟先生处去品茶,这位香港茶艺协会会长,与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专家,却要在这里品茶说艺。
为什么题叫“泡好茶必有一把好壶”,因为我们也探讨了茶艺中的择壶法,以及潮州手拉壶朱泥壶的前世今生。
茶艺界大咖叶汉钟先生
没想到叶汉钟这个茶艺界的大咖,对茶器的研究是那么深,叶汉钟先生对茶器有很多独特的见解,这也给巧哥提供了研究的新课题。
巧哥看过不少写壶的书,但不少是对潮州工夫茶及潮州朱泥壶的误解与偏见,比如胡应照的《壶里乾坤》说,“尤其潮州的工夫茶艺,泡乌龙茶之壶具,历来就以宜兴出产的朱泥小壶为佳,其容量为150毫升。”
这话真让人啼笑皆非,不仅是不了解潮州工夫茶,而且是忽视了潮州手拉朱泥壶的历史和存在的价值。
潮州工夫茶,泡的是潮州单丛茶,历来就是以潮州自产的手拉朱泥壶为主,其容量不是150毫升左右,而是120毫升左右,这是因为潮州工夫茶的茶艺所决定的,三个杯子品字型,更佳于“关公巡诚”,“韩信点兵”等。
潮州工夫茶用本地产的朱泥壶,历史悠久,但潮州有些人不是去系统地深入研究,考证历史,而是以讹传讹,说潮州历史上用的朱泥壶是宜兴的,其技艺也是学宜兴孟臣壶。
这不仅仅是误读与传讹,而是不自信的表现,还是对潮州壶艺先人的不敬,否定他们曾经骄傲的历史。
潮州先人几百年前就做出了精湛,既实用又有艺术的壶艺作品,你们为何说是宜兴的,居心何在?
针对这些人,巧哥真想爆粗口骂人,这难道不是不孝子孙的表现?人家是为自己家乡贴金,为先人做出的成绩而骄傲,而潮州有的人却在自贬。他们不去研究与考证,就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你们了解惠孟臣吗?
到目前为此对惠孟臣的生卒都无法考证,他是哪里人,是男是女,至今还是个谜。
百年老字号“老安顺”第三代传人章永添的录音记载说,他10岁开始学壶艺,当时做的器型有柿饼、钟形、梨形等,壶都盖老安顺的标识。客户定制的,按他们的要求,一般盖“孟臣”款,并为客户代刻印章。由此可见,那款印为“孟臣”的壶,并非都是出自真正的孟臣,而是出自潮州章桢坤(章永添之父)这样的制壶师。那些从国外回流,尤其东南亚等国的,可能大都出自潮州的壶艺师。
就是上个世纪50年代,安顺号加入合作社,款印仍盖孟臣,壶做大了,有六杯、八杯、十六杯。所以,别以为那些“孟臣”大壶就是宜兴做的。
其实潮州朱泥壶历史悠久,这是完全可以考证出来的。2016年,巧哥应亚洲航空与泰国旅游局之邀,参加了赴泰考察活动,在泰国国家博物馆看到了一把梨型朱泥壶,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壶来自潮州,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珍藏在泰国国家博物馆的潮州朱泥壶
这把壶更加让我否定“潮州手拉朱泥壶的制作工艺源于江苏宜兴紫砂壶,清初开始被引进到潮州”的说法。因为这把壶让我们看到潮州早在300多年前,就能制作如此典雅大方、俊秀细腻、具有高雅的艺术欣赏价值的朱泥壶,应该说非常了不起。
说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道”,这是当之无愧!
巧哥问,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你能找到如此独特的地方吗?潮州不仅出产手拉朱泥壶,而且生产与之相配套的茶具,如茶盘、茶杯、茶炉等,还盛产单丛茶,可以说与茶艺相关的产品,在潮州都能找到。
更值得一提的是潮州手拉朱泥壶、潮州工夫茶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
一个时代的壶具有一个时代的特点,在这方面的研究,李炳炎先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果去他的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就会有更深的了解。
珍藏在中南海紫光阁的潮州朱泥壶,作者章燕明、章海元
潮州陶瓷工艺从陈桥村贝丘遗址可看出,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和冶陶,而北关古窑址、南关古窑址和笔架山宋代窑址的发掘也说明,至少在唐高宗仪凤——调露初年(公元676-679年),潮州已有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而宋朝更为鼎盛。
潮州壶应在宋朝就有一定规模的制作,由于不像宜兴那样处在繁华的南京边,而宋代的南京是中国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宜兴壶吟诗的文人墨客也就多,这也说明文化穿越时空的价值。
获国家级特别金奖的潮州朱泥壶《月亮船》,制作章海元、设汁洪巧俊
所以潮州壶不及宜兴壶名气大,但潮州在沿海,潮州手拉朱泥壶漂洋过海的多,尤在东南亚国家用潮州壶的就更多。
曾有朋友收藏了一把清末时期的潮州朱泥壶,他说真没想到,那个时候潮州壶就这样技艺精湛。巧哥说,几百年前潮州朱泥壶就了不得,漂洋过海,闻名中外。
有人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
巧哥说,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州工夫茶,就有潮州朱泥壶!
中国有四大名陶,江苏宜兴紫砂,云南建水紫陶位列其中。景德镇瓷质茶具,同样是我国优质茶具的代表。近年来,深藏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潮州朱泥壶造型简洁,富有精致小巧之韵味,也逐渐被市场接受和认可。那么这四类壶存在哪些区别呢?1 用 料 材 质紫砂是一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星彤 通讯员 任海虹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日前,潮州市市场监管局评审通过《地理标志产品 潮州手拉朱泥壶》市级地方标准,对手拉朱泥壶的术语、定义及各种工艺技术要求做出明确规定,这是潮州继凤凰单丛(枞)茶之后的
《地理标志产品 潮州手拉朱泥壶》市级地方标准近日通过评审,为潮州第二个评审通过的市级地方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潮州手拉朱泥壶也是继凤凰单丛(枞)茶之后,潮州市第二个申报成功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潮州手拉朱泥壶》市级地方标准近日通
5月18日,《朱泥之韵——当代潮州朱泥壶的文化自信》展览在潮州古城的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正式开幕。展出近百件当代潮州手拉朱泥壶精品,展览持续至2023年5月17日。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馆长李炳炎表示,这些作品在传承中创新
作品参观、导师授课、技艺研讨、实践创作……记者从潮州市枫溪区获悉,近日该区举办“瓷都英才讲堂”第五期“牢记嘱托担使命·非遗传承书答卷”——枫溪手拉朱泥壶技艺研修班。约30名枫溪手拉朱泥壶人才代表齐聚潮州市裕德堂壶艺研究所,强基础、拓眼界、增
来源:读特作品参观、导师授课、技艺研讨、实践创作……潮州市枫溪区近日举办“瓷都英才讲堂”第五期“牢记嘱托担使命·非遗传承书答卷”——枫溪手拉朱泥壶技艺研修班,约30名枫溪手拉朱泥壶人才代表齐聚潮州市裕德堂壶艺研究所,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
在牌坊街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里,展示着近百件近现代以来潮州本土生产的手拉朱泥壶,反映着各个年代潮州人所用茶壶的不同特征和社会审美标准。馆长李炳炎向我们讲述了潮州手拉朱泥壶源远流长的发展史…… 红泥火炉,举杯品茗。潮人尚饮茶,不仅对茶叶讲究,
潮州朱泥壶概说潮州朱泥壶(俗称“红罐”,港、台等地称“汕头壶”),其发祥地是潮州枫溪。枫溪的手拉朱泥壶生产历史较长,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朱泥壶朱泥壶,顾名思义是用朱泥制成的茶壶。朱泥俗称“红泥”,是紫砂泥料之一种。属天然矿料、绿色材质。原土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陈家源 通讯员潮宣)昨日记者从潮州有关部门获悉,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潮州手拉朱泥壶”正式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至此,潮州手拉朱泥壶成为继凤凰单丛茶之后,潮州市第二个申报成功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作为国家
朝阳壶壶,可由多种材料制作而成。而集喝茶、把玩、欣赏、收藏于一身的壶,莫过于以土为原料手工制作并烧制而成的宜兴“紫砂壶”和潮州“朱泥壶”了。腾飞提梁壶腾飞提梁壶以断然的截面、磅礴的气势体现美,其美感与举世闻名的澳大利亚悉尼大剧院极其神似。该
(文章来源于发现城市之美 ,作者点石文化 ,只做学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鸣谢,如有侵权,立即删除)潮州手拉朱泥壶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演化有绪。紫砂的品种很多,朱泥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最适泡茶,自古以来是紫砂壶中的上品。历史悠久的手拉朱
《丰年》朱泥壶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摄影报道)鼠年春节临近,潮州90后工艺师张泽锋结合民间对丰年美好的守望,创作出鼠年主题朱泥壶《丰年》。张泽锋是潮州裕德堂第五代传人、潮州市青年工艺美术师。谈到此次创作朱泥壶《丰年》的灵感,他小时候常听老
指尖上的潮州工夫在古代,潮州作为陶器的生产中心,自然少不了手拉朱泥壶的翩翩倩影。提及潮州手拉朱泥壶,很容易想到宜兴紫砂壶,其实二者在制作工艺上有很大的区别。潮州手拉朱泥壶,是以转动的轱辘为工作台,用手制和竹篾、小刀等工具,通过捏、擦、粘等手
两年多前,巧哥曾写过一文《泡好茶必有一把好壶》,写此稿的灵感是得益于与两位茶艺界名人的探讨。香港茶艺协会会长叶荣枝先生那是2018年2月,香港的叶荣枝先生邀我一同去叶汉钟先生处去品茶,这位香港茶艺协会会长,与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专家,却要在这